诗词原文
归巢
华发萧萧老蜀关,倦飞可笑不知还。
西风瑟瑟秋江晚,独倚危楼望远山。
作者:李暮云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暮云,宋代末年的一位文人墨客,生平事迹不甚详尽,但以其才华横溢、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尤其擅长以景寓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波澜,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名字不如一些大文豪那般响亮,但其诗作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人所传颂。
译文
白发苍苍的我,已经老去在蜀地的边关,可笑的是,我这只疲惫的鸟儿,竟还不知归巢,西风瑟瑟,吹拂着晚秋的江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城楼上,眺望着远方连绵不绝的山峦。
释义
“华发萧萧老蜀关”描绘了诗人年迈的形象,白发苍苍,身处蜀地边关,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倦飞可笑不知还”则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一只疲惫飞翔的鸟儿,却仍不知归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自嘲,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西风瑟瑟秋江晚”描绘了晚秋时节的凄凉景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独倚危楼望远山”则展现了诗人独自凭栏远眺的情景,既是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深深思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句“华发萧萧老蜀关”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处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倦飞可笑不知还”则通过比喻,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既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也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后两句“西风瑟瑟秋江晚,独倚危楼望远山”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深深思索,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诗人李暮云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人生的无常与无奈,于是将自己的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归巢》,通过描绘自己年迈的形象与疲惫的心境,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道路的深深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