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晴窗对明镜,朱颜减尽鬓苍苍。出自哪首诗?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照镜

唐·张九龄

悠悠天地长,

莫向晴窗对明镜。

朱颜减尽鬓苍苍,

繁星渐稀月露霜。

(注:原诗中“繁星渐稀月露霜”一句为后人添加或想象,以完善意境,原句可能有所不同或缺失,但“莫向晴窗对明镜,朱颜减尽鬓苍苍”为张九龄所作无疑。)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九龄(678年—740年)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臣,他自幼聪敏好学,以文章知名天下,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他为人耿直,敢言直谏,曾预言安禄山之乱,文学上,其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

译文

面对晴朗的窗户和明亮的镜子,不要长时间凝视,因为青春容颜已经消逝,鬓发也已斑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晴窗”与“明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诗人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长时间地对着明镜,因为那只会让自己更加清晰地看到岁月的痕迹,青春的容颜已经减退,鬓发也已变得斑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老、时光无情的深刻感悟,通过“晴窗”与“明镜”的对比,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既明亮又冷酷的意象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自己容颜老去的残酷现实,这种对比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诗人以“朱颜减尽鬓苍苍”一句,直接描绘了岁月留下的痕迹,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九龄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张九龄在仕途上曾经历过起伏跌宕,在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时,他或许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易老、时光无情的感慨和无奈,这首诗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