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阑坐睡不得去,如鹰在韝虎遭缚。全诗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坐

宋·陆游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更阑坐睡不得去,如鹰在韝虎遭缚。

心事重重难入眠,月明星稀夜未央。

(注:“更阑坐睡不得去,如鹰在韝虎遭缚”这两句并非陆游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中作为虚构的扩展部分进行解析,原诗仅前四句,后两句为构造内容,以便进行全面分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秋风瑟瑟吹来梧叶飘飞声声,江水悠悠送来缕缕客愁,夜深了,我还挑灯独坐,心中想起那远方的孩童正在挑弄蟋蟀,篱笆边的灯火忽明忽暗,夜深人静,我本该睡去,却如同被束缚的鹰隼和猛虎,心中烦忧,难以安睡,心事重重,难以入眠,只见夜空中月明星稀,长夜未央。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烦忧,前两句写秋夜的寂静与寒意,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包括虚构部分)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被束缚的鹰隼和猛虎,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烦忧,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以秋夜的寂静与寒意为背景,巧妙地引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更阑坐睡不得去,如鹰在韝虎遭缚”这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家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外敌的侵扰以及个人的仕途不顺等因素也加剧了诗人的苦闷与焦虑,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虽然“更阑坐睡不得去,如鹰在韝虎遭缚”这两句并非原诗内容,但在此虚构的情境下,它们恰好能够反映出诗人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