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矣扁舟弄江月,往哉駸马踏京尘。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月京尘

唐·杜牧

久矣扁舟弄江月,往哉駸马踏京尘。

心随明月到天涯,身逐浮云入帝京。

夜色渐深人已醉,路途遥远梦难成。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听水声。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牧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长久以来,我驾着小舟在江面上嬉戏,与明月为伴;我却要骑着快马,踏上前往京城的路途,卷入红尘之中,我的心随着明月飘向天涯海角,而我的身体却随着浮云进入繁华的帝京,夜色渐渐深沉,我已沉醉在这离别的愁绪中;路途遥远,我的归梦也难以实现,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聆听月光下松风与水声的和谐乐章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扁舟弄江月”与“駸马踏京尘”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前两句直接点题,后两句则通过“心随明月”与“身逐浮云”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和矛盾,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宁静悠远的江月之景,另一幅则是繁华喧嚣的京城生活,通过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明月”代表理想和自由,“浮云”则象征现实的变幻莫测和难以把握,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以想象为杜牧在某个时期,面对仕途的抉择和内心的挣扎时所作,他一方面渴望自由、宁静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和责任,这种矛盾心理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描绘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存在的仕途与隐逸之间的矛盾心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