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好事近·渔父词
宋·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变体(含关键词“我亦人间好事者,凭阑小立试单衣”意境融合):
我亦人间好事者,凭阑小立试单衣。
渔舟唱晚归帆远,水天一色映斜晖。
(注:此变体为根据原题要求,结合“我亦人间好事者,凭阑小立试单衣”这一关键词意境,对原诗进行的一种创意性融合与改写,非朱敦儒原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朱敦儒(1081年-1159年),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河南(今洛阳)人,宋代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出仕,靖康之变后,南渡避难,曾一度为朝廷所用,但终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他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
译文(针对变体)
我也是世间那些热爱美好事物的人,独自倚靠在栏杆旁,试着穿上单薄的衣服,感受着微凉的晚风,远处,渔舟在夕阳的余晖中缓缓归来,水天一色,交相辉映,一只孤鸿在天空中时隐时现。
释义
此变体通过描绘词人凭阑试衣、远眺渔舟归帆、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的场景,展现了词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情怀。
赏析
“我亦人间好事者,凭阑小立试单衣”一句,既表达了词人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又通过“凭阑小立”的动作,描绘出词人闲适自在、超然物外的形象,后两句则通过渔舟归帆、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词人所向往的宁静、和谐、自由的自然环境,体现了词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虽然此变体并非朱敦儒原作,但结合朱敦儒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意境可能源于他南渡后的归隐生活,在历经国破家亡、仕途坎坷之后,朱敦儒更加向往自然与宁静,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他通过描绘这样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