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尽极知诗草草,睡多常觉气昏昏。出自哪首诗?

梦梦9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才尽极知诗草草,睡多常觉气昏昏。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易近人,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被誉为“诚斋体”。

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纸围屏石枕竹方床,手觉得累了,抛却书卷进入漫长的午睡,我知道自己的诗作水平不高,只是随便写写;但睡多了常常觉得头脑昏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初夏时的生活场景,通过午睡前后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后两句“才尽极知诗草草,睡多常觉气昏昏”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诗作的自谦以及对午睡过多导致精神不振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初夏时节的闲适生活,前两句通过梅子、芭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酸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初夏的韵味,后两句则转而写午睡后的感受,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诗作水平的不满意以及对午睡过多的无奈,这种自嘲与无奈,反而使诗歌显得更加真实可爱,展现了诗人平易近人的性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闲居期间所作,当时,他或许正享受着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远离了官场的纷扰和世俗的喧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得以细致地观察生活,感受自然,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闲适情怀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他在面对自己不足时的坦然与自嘲。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