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洛阳客
唐·韦庄
堪笑尘埃洛阳客,素衣如墨据征鞍。
长亭酒一瓢,奈向东风醉几番。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可笑那些在洛阳城中奔波劳碌的旅人,原本洁白的衣裳如今已被尘土染得如同墨色,却依然坚定地坐在马鞍上继续前行,在长亭边,他们或许只能借一壶酒来消解旅途的疲惫,但即便是东风再温柔,又能让他们沉醉几回呢?
释义
堪笑尘埃洛阳客:讽刺那些为了名利在洛阳城中奔波劳碌的旅人,他们的身上沾满了尘埃。
素衣如墨据征鞍:形容旅人的衣服被尘土染黑,但他们仍然坚持骑马前行,不放弃追求。
长亭酒一瓢:在长亭边,旅人们只能借酒消愁。
奈向东风醉几番:即便是温柔的东风,又能让他们沉醉几回呢?暗示旅途的艰辛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洛阳客为题材,通过描绘他们奔波劳碌、衣裳染尘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旅途艰辛的同情,首句“堪笑尘埃洛阳客”以讽刺的口吻开篇,点明了主题;次句“素衣如墨据征鞍”则通过形象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洛阳客的艰辛;后两句“长亭酒一瓢,奈向东风醉几番”则以酒和东风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客旅途疲惫和无奈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对人生的艰辛和无奈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旅途中看到那些为了名利奔波劳碌的洛阳客时,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描绘洛阳客的艰辛和无奈,韦庄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