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声不断朝阳出,旗脚微舒宿雨乾。的释义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古祠山鸟自呼名,溪边微径草鞋行。

鹊声不断朝阳出,旗脚微舒宿雨乾。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是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又有苏轼的豪放洒脱,被誉为“诗俊”,陈与义在文学上成就颇高,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露水沾湿了驼褐色的衣服,早晨的寒意轻轻袭来;

夜空中星星点点,分外明亮,仿佛在为早行者指引方向。

寂寞的小桥在梦中匆匆而过,稻田深处传来阵阵草虫的鸣叫。

古老的祠堂里,山鸟在自得其乐地呼唤着彼此的名字;

我沿着溪边的小路,穿着草鞋缓缓前行。

喜鹊的叫声连绵不断,预示着朝阳即将升起;

旗帜的下角微微舒展,表明昨夜的雨水已经干涸。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前两句写早行时的寒冷与星斗的明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小桥、稻田、草虫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早行的寂寞与宁静;后两句则以鹊声和旗脚为象征,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早行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露水、星斗、小桥、稻田、草虫、山鸟等,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如鹊声象征朝阳的升起,旗脚象征宿雨的干涸,这些象征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与义在南宋初年所作,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早行的情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在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追求和憧憬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