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朝谒行
唐·韦应物
翊圣崇皇业,文儒奉瑞麟。
羽仪瞻鹄立,步履动龙行。
子行射策对枫宸,綵衣楚楚映华绅。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出任栎阳县令,迁比部郎中,改任滁州、江州刺史,仕至左司郎中,性高洁,爱山水,喜清静,慕隐逸,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应物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与王维并称“王孟韦柳”。
译文
在尊崇圣明皇业的时代,文儒之士如同瑞麟般被奉为上宾,他们如天鹅般站立,步履间透露出龙行的威严,年轻的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在皇宫(枫宸,代指皇宫)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身着色彩鲜艳的衣裳,光彩夺目,与华贵的官员们相映成辉,朝会结束后,他们需要起草五色诏书(象征皇权的诏书),佩戴着官印,满载荣誉,回归春意盎然的凤池(中书省的别称,象征朝廷中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并受到朝廷重用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高雅风姿和朝廷的庄严氛围,通过“子行射策对枫宸”一句,突出了士子们的才华和朝廷对人才的重视;“綵衣楚楚映华绅”则描绘了士子们身着华服,与朝廷高官共同构成了一幅繁荣和谐的画面。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士子朝谒的盛况,展现了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朝廷的威严,诗中“羽仪瞻鹄立,步履动龙行”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士子们的高雅风度和威严气质。“綵衣楚楚映华绅”一句,以色彩鲜艳的衣裳和华贵的官员们相映成辉,进一步烘托了朝廷的繁荣和士子们的荣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韦应物作为一位出身名门、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政治家,对科举制度和士子们的命运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关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士子们才华的赞赏和对朝廷重视人才的肯定,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