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击壤吟
宋·邵雍
新秋七夕节,露华凝晓空。
彩楼穿乞巧,金盒贮蟠桃。
天上双星合,人间此夜同。
区区击壤虽无取,意与生民既醉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邵雍(1011年-1077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著书立说,创立“先天学”,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邵雍的诗作清新自然,富含哲理,深受后世喜爱。
译文
新秋的七夕佳节,清晨的天空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彩楼上人们穿针乞巧,金盒里装着象征长寿的蟠桃,天上的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人间的男女今夜也共度良宵,我虽以击壤为乐,看似微不足道,但我的心意与百姓同乐,共享这世间的美好与欢愉。
释义
新秋七夕节: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正值初秋时节。
露华凝晓空:清晨的天空中凝结着晶莹的露珠。
彩楼穿乞巧:七夕习俗,女子在彩楼上穿针乞巧,祈求心灵手巧。
金盒贮蟠桃:象征长寿的蟠桃被置于金盒中,寓意吉祥。
天上双星合:指牛郎织女双星相会,是七夕节的象征。
人间此夜同:人间的男女也在这夜共度良宵,祈求爱情美满。
区区击壤虽无取:作者自谦,认为自己以击壤为乐,看似微不足道。
意与生民既醉同:但作者的心意与百姓同乐,共享这世间的美好与欢愉。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佳节为背景,描绘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七夕节的习俗和景象,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颈联则通过天上的双星和人间此夜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七夕节的重要意义,尾联则表达了作者虽以击壤为乐,但心系百姓,与民同乐的情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七夕佳节之际,有感于节日的喜庆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而创作的一首抒发自己情怀的诗篇,通过描绘七夕节的习俗和景象,以及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百姓的深厚感情,这首诗也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