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汉宫春晓
唐·韦庄
嘉会千龄岂易逢,珮声俱集未央宫。
楼台彩结倚晴空,花里仙娥态自融。
宝扇开时人共看,玉箫吹处月当空。
万重春色闲门里,愁杀朝云与暮风。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难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这样美好的聚会千年难遇,玉佩的声音齐聚在未央宫中,楼台高耸,彩带飘扬,倚靠在晴朗的天空下,花丛中的仙女姿态自然柔美,当宝扇打开时,人们共同观赏,玉箫吹响时,月亮正高悬空中,在这重重春色、深宅大院里,却愁坏了朝云和暮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汉宫中一次盛大的宴会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首句“嘉会千龄岂易逢”点出宴会的难得与珍贵;次句“珮声俱集未央宫”则具体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景象,后几句则通过描绘楼台、花丛、宝扇、玉箫等元素,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盛况,并以“愁杀朝云与暮风”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描绘了汉宫中一次盛大的宴会场景,诗人通过描绘楼台高耸、彩带飘扬、玉佩声声、仙娥柔美等细节,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以“愁杀朝云与暮风”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韦庄却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创作出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疾苦的优秀作品,这首诗《汉宫春晓》很可能是诗人在游览古迹或想象历史场景时所作,通过描绘汉宫中盛大的宴会场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宫廷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