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祝鮠之佞
唐·罗隐
有口莫食首阳蕨,
怨入苍梧鳞甲裂。
从来不解周家意,
养老常须祝鮠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一生经历了晚唐的衰乱和五代的纷争,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深刻的洞察,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讽刺深刻,常借古讽今,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他的散文也颇有成就,尤其是小品文,语言精炼,寓意深远。
译文
有口莫要吃那首阳山的蕨菜,
心怀怨恨进入苍梧山连鳞甲都要裂开。
从来都不理解周王朝的真正意图,
养老敬老却常常需要那些善于奉承的祝鮠之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满和批判,首句“有口莫食首阳蕨”借用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的典故,暗示了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但接下来的“怨入苍梧鳞甲裂”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这种坚守可能带来的痛苦和困境,后两句则直接点出了主题,即养老敬老本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但现实中却往往被那些善于奉承、讨好权贵的人所把持,真正需要养老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养老问题,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既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又批判了社会现实的不公,诗中“从来不解周家意”一句,既是对周王朝养老制度的讽刺,也是对当时社会养老现状的批判,而“养老常须祝鮠人”则更是直接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即那些善于奉承、讨好权贵的人往往能够掌控养老资源,而真正需要养老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这种深刻的洞察和批判精神,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罗隐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晚唐至五代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民生困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养老问题尤为突出,罗隐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对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坚守,又批判了社会现实的不公和腐败,呼吁社会关注养老问题,为真正需要养老的人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罗隐的这首诗《祝鮠之佞》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养老问题的重要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