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粥枝梧未死身,饥肠且免转车轮。全诗是什么?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薄粥枝梧未死身,饥肠且免转车轮。

夜长灯烬人难睡,风紧柴门犬自吠。

四壁萧条谁肯顾,一身零落有谁怜。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闲。

题目:贫居叹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靠着稀薄的粥勉强维持着未死的身体,饥饿的肚子暂且不用像车轮一样空转(意指不再因饥饿而痛苦翻滚),夜晚漫长,灯油燃尽,人难以入睡;风势猛烈,柴门被风吹得吱嘎作响,狗也在自顾自地吠叫,四壁萧条,有谁肯来顾念我;一身零落,又有谁来怜惜我,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在月光照耀下的松风小径上悠然自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贫困潦倒的生活状态,通过“薄粥枝梧未死身”和“饥肠且免转车轮”等句,生动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首联“薄粥枝梧未死身,饥肠且免转车轮”直接点明了诗人生活的艰辛,通过“薄粥”和“饥肠”等意象,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贫困潦倒的形象,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环境和心境,通过“夜长灯烬人难睡”和“四壁萧条谁肯顾”等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通过“何时得遂归田计”和“月满松风径自闲”等句,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贫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贫困潦倒、生活艰难的背景下创作的,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和罢官,生活十分贫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