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角河倾秋耿耿,床头虫语夜愔愔。的释义

风云7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檐角河倾秋耿耿,床头虫语夜愔愔”,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秋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秋夜

宋·赵师秀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露满青苔。

檐角河倾秋耿耿,床头虫语夜愔愔。

孤灯对客眠不得,闲卷诗书梦又来。

病体畏寒衣未办,井梧叶落更萧飒。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或灵秀散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宗法晚唐,刻意苦吟,讲究炼字炼句,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但题材较狭窄,有《赵师秀集》二卷、《清苑斋集》一卷传世。

译文

乌桕树叶微微泛红,菊花渐渐开放,天空高远,风露沾满了青苔,屋檐的角落,银河倾斜而下,秋意浓浓,耿耿于怀;床头的虫鸣声,夜晚显得格外寂静深沉,一盏孤灯对着客人,我难以入眠,随手卷起诗书,梦境却又悄然降临,病弱的身体畏寒,衣服还未准备妥当,井边的梧桐树叶飘落,更添了几分萧瑟凄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首联写秋夜的景色,乌桕叶红、菊花开、天高风露,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颔联以“檐角河倾”和“床头虫语”两个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与深邃,颈联写诗人因孤灯难眠,随手卷书,梦境又至,表现出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尾联则点出诗人病体畏寒,梧桐叶落,更添萧瑟,将秋夜的凄凉与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通过乌桕、菊花、银河、虫鸣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以孤灯对客、闲卷诗书等细节,表现出一种闲适而又无奈的心境,尾联的“病体畏寒衣未办,井梧叶落更萧飒”则将诗人的身体状况与秋夜的凄凉景象相结合,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赵师秀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师秀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身体上的不适和心境上的孤寂,秋夜的景象触发了他的情感,使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赵师秀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贫困潦倒,这种生活经历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奈,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心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秋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赵师秀作为南宋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