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才婢
唐·韦庄
奴爱才如萧颖士,婢知诗似郑康成。
夜窗共说千秋事,月落银灯照画屏。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遭遇,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家中的奴仆热爱才学如同萧颖士一般,婢女也懂得诗歌,仿佛郑玄(郑康成)再世,夜晚,我们在窗前共同谈论着千年的历史与故事,直到月落时分,银白色的灯光依旧照耀着那绘有图案的屏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家中奴仆和婢女的才学,展现了诗人对才学的重视和欣赏,萧颖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以才学广博著称;郑康成(郑玄)则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精通多种经典,诗人用这两位历史人物来比喻家中的奴仆和婢女,表达了对他们才学的认可和赞赏,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画面,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奴仆和婢女的才学提升到与古代大儒相提并论的高度,既表达了对他们的尊重和赞赏,也体现了诗人自身对才学的重视和追求,诗中的“夜窗共说千秋事”一句,还展现了诗人与家中奴仆、婢女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文化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才学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显得尤为珍贵,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家中与奴仆、婢女共同学习、交流时有所感触而创作的,通过赞美奴仆和婢女的才学,诗人既表达了对他们的尊重和赞赏,也寄托了自己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文化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