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身未死,却为天下最穷人。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贫士吟

唐·杜荀鹤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附加句

三十五年身未死,却为天下最穷人。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特此加入作为情境补充,以下分析将主要围绕原诗及附加句的情感背景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得友人资助入京应试,仍未中第,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其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诗旨未能忘救苦”之誉,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草屋的门帘没有见识过丝绸衣裳的华丽,想要托媒人介绍却更加感到悲伤。

有谁喜爱那风流高雅的格调,又有谁同情这贫寒朴素的梳妆?

怎敢夸耀自己的十指多么灵巧,更不会把双眉画得长长的去与人争艳斗妍。

最可叹的是年年拿着金线刺绣,却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附加句)

三十五年过去了,我虽未死,却成了这天下最贫穷的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贫士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附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长期贫困、不得志的悲惨境遇。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贫士的悲惨生活,诗人以“蓬门未识绮罗香”起笔,既点明了自己的贫寒出身,又暗示了社会的阶级分化,接着通过“拟托良媒益自伤”等句,表达了诗人对婚姻无望、前途渺茫的深深忧虑,而“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则更是将诗人的悲愤之情推向了高潮,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奈。

附加句“三十五年身未死,却为天下最穷人”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和补充,它以一种近乎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长期贫困生活的无奈和愤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杜荀鹤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出身贫寒,多次应举不第,生活困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残酷现实,这首诗正是他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也寄托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