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扫衡门岁月深,残骸况复病交侵。全诗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刘长卿

却扫衡门岁月深,残骸况复病交侵。

床前赖有儿孙在,未觉人间世味辛。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后因避乱流寓江南,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之感和山水隐逸之趣,风格含蓄温婉,意境悠远,尤擅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关闭着简陋的柴门,岁月已经深深地流逝,我这残破的躯体又偏偏被疾病不断侵袭,幸好床前有儿孙陪伴在侧,才让我没有感觉到人世间生活的艰辛与苦涩。

释义

却扫衡门:关闭柴门,指隐居不问世事,衡门,简陋的柴门。

岁月深:时间长久。

残骸:指自己衰老多病的身体。

病交侵:疾病不断侵袭。

儿孙在:有儿孙陪伴在侧。

世味辛:人世间的艰辛与苦涩。

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他晚年隐居生活的孤寂与疾病缠身的痛苦,同时也流露出对儿孙陪伴的感激之情,首句“却扫衡门岁月深”点明了诗人隐居不问世事的生活状态,以及时间的流逝;次句“残骸况复病交侵”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体衰弱、疾病缠身的困境,后两句笔锋一转,以“床前赖有儿孙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儿孙陪伴的感激与欣慰,使得整首诗在悲凉中透出一丝温暖,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刘长卿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长卿晚年时期,刘长卿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更是疾病缠身,生活困顿,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隐居生活的孤寂与疾病缠身的痛苦,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他也通过儿孙的陪伴,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与寄托,使得整首诗在悲凉中透露出一种坚韧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刘长卿晚年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情感与人生哲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