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云新月供诗句,苍桧丹枫列画图。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山行旅图

宋·刘克庄

断云新月供诗句,苍桧丹枫列画图。

野旷人稀行路苦,一川禾黍半荒芜。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罢黜,晚年致力于编纂地方志和著书立说,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清新自然之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断云缭绕,新月高悬,为这秋夜增添了几分诗意,仿佛是大自然在提供着无尽的诗句;苍翠的古桧与火红的枫叶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铺展在眼前,在这旷野之中,人烟稀少,行路艰难,眼前的田野里,稻谷和黍子半数已经荒芜,透露出一种荒凉与萧瑟。

释义

断云新月供诗句:断云(零散的云彩)和新月(初升的月亮)构成了美丽的夜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苍桧丹枫列画图:苍老的桧树(一种常绿乔木)与火红的枫叶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日风景画。

野旷人稀行路苦:描绘了一个空旷而人烟稀少的野外环境,行路者倍感艰辛。

一川禾黍半荒芜:河流两岸的庄稼有一半已经荒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以秋山行旅为背景,前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情怀,后两句笔锋一转,将视角转向人间,通过“野旷人稀”和“禾黍半荒芜”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生疾苦,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仕途不顺、游历四方之时,面对国家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诗人以秋山行旅为题材,通过自然美景与人间疾苦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在情感上显得深沉而复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