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出自哪首诗?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骤雨

宋·陆游

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

强弩夹射马陵道,屋瓦大崩如箭镞。

岂惟稻畦半槁死,白鸥亦失青芜汀。

吾庐四傍皆树木,叶落满床如磔索。

雨霁风定始一霎,纸窗竹屋鸣寒蜩。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作者简介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雷声轰鸣如车行大地,电光闪耀照亮夜空,紧接着急雨倾盆而下,如同盆中的水猛然倾倒,强劲的雨势如同强弩齐发,夹射在马陵道上,屋瓦被大雨打得大块大块地崩落,如同箭镞般飞散,这雨不仅让稻田大半枯死,就连白鸥也失去了栖息的青草丛生的水边,我的房屋四周都是树木,树叶被风刮落,满床都是如同被刀砍断般的碎叶,直到雨停风定,才有一刹那的宁静,纸窗竹屋间,寒蝉开始鸣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以及雨后初晴的宁静,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雷雨的猛烈和雨后的清新,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急雨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雷雨的壮观景象,首句“雷车动地电火明”以雷声和电光开篇,营造出一种紧张而震撼的氛围,急雨遂作盆盎倾”一句,用“盆盎倾”来形容雨势的猛烈,形象生动,富有动感,诗中“强弩夹射马陵道,屋瓦大崩如箭镞”两句,进一步强化了雨势的猛烈,将雨比作强弩齐发,屋瓦被雨打得大块大块地崩落,如同箭镞般飞散,这种描写既富有想象力,又极具视觉冲击力。

在描绘雨势的同时,诗人也关注到了雨对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岂惟稻畦半槁死,白鸥亦失青芜汀”两句,就表达了雨对稻田和白鸥栖息地的破坏,而“吾庐四傍皆树木,叶落满床如磔索”两句,则通过描写树叶被风刮落,满床都是如同被刀砍断般的碎叶,进一步烘托出雨势的猛烈和风雨交加的混乱场景。

在诗的结尾处,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雨后初晴的宁静景象。“雨霁风定始一霎,纸窗竹屋鸣寒蜩”两句,以雨后初晴的宁静和寒蝉的鸣叫作为结尾,既与前文的猛烈雨势形成鲜明对比,又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使整首诗在视觉上和情感上都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家乡期间,陆游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坎坷,晚年退居家乡后,他更加关注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急雨的描绘和雨后初晴的宁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敬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