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民莫怪秋来健,渐近南山射虎时。出自哪首诗?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雒城作

唐·韦庄

蜀郡逢秋晚,江楼倚暮晖。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归。

独鸟临霜羽,孤城接翠微。

吏民莫怪秋来健,渐近南山射虎时。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及《全唐五代词》录其诗文。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后入蜀依附王建,建立前蜀政权,任宰相,他的诗词多反映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风格清丽,情感真挚,韦庄的诗在晚唐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词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蜀郡遇到晚秋时节,我独自倚靠在江边的楼上,望着傍晚的余晖,战乱何时能够平息,故乡的老人又有几人能够归来?孤独的鸟儿在寒霜中振翅,孤城与远处的青山相接,官吏和百姓们不要奇怪我秋天里身体依然强健,因为我已经渐渐接近南山,准备像当年李广那样射虎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晚秋时节的蜀郡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频仍、故乡难归的忧虑,以及自己虽处逆境但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诗中“独鸟临霜羽,孤城接翠微”两句,以景寓情,形象地展现了战乱中的凄凉与孤独,而“吏民莫怪秋来健,渐近南山射虎时”则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绘晚秋时节的自然景象,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中“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归”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故乡的深深忧虑,而“吏民莫怪秋来健,渐近南山射虎时”则以一种豪迈的口吻,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庄在蜀地任职期间,当时,唐末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韦庄身处乱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通过描绘晚秋时节的蜀郡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风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