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自作宣明面,老子曾闻正始音。的解释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听琴

唐·白居易

本性好琴慵不弹,自从学道懒更安。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七弦琴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韩吏部,独知琴内有离骚。

贵人自作宣明面,老子曾闻正始音。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针对“贵人自作宣明面,老子曾闻正始音”两句)

权贵之人自命不凡,炫耀自己的显赫地位;而我(老子,自称)却曾聆听过那古朴纯正的正始之音。

释义

贵人自作宣明面:指权贵之人自我炫耀,自命不凡。

老子曾闻正始音:老子,白居易自称,表达了他对古朴纯正音乐的喜爱和怀念,正始之音,指魏晋时期的一种古朴、典雅的音乐风格,这里象征着高雅的文化传统。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白居易对权贵之人与古朴音乐的不同态度,前一句讽刺了权贵之人的虚荣和炫耀,后一句则表达了他对古朴纯正音乐的怀念和赞赏,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也凸显了白居易对高雅文化传统的尊重和追求。

在整首诗中,白居易通过描述自己对琴的热爱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两句诗更是将他的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听到琴声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当时社会风气浮躁,权贵之人追求名利,而真正的高雅文化却逐渐被忽视和遗忘,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高雅文化的关注和珍视,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个人的文化追求和人生理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