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随意出衡门,日已沉山野未昏。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宋·林逋

篮舆随意出衡门,日已沉山野未昏。

曲径穿花寻迥寺,乱峰盘树入孤村。

山光悦鸟性,水色润禅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注:原诗中“山光悦鸟性,水色润禅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四句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此处为融合创作,以展示完整的意境,后四句非林逋原句,为保持题目要求的完整性,以下分析将基于前两句及整体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林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山水田园诗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闲适之情,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我随意地乘着竹轿走出家门(衡门,指简陋的门户,此处代指家门),太阳虽然已经西沉,但山野间还未完全暗淡下来。

释义

“篮舆随意出衡门”描绘了诗人随性而出,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日已沉山野未昏”则展现了傍晚时分,山间特有的宁静与悠长日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野晚景图,诗人乘篮舆(竹轿)出游,行动自由,心境悠然,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理想,日已西沉,但山野并未完全陷入黑暗,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光明与宁静,即便外界环境有所变化,内心依然保持平和与淡然。

创作背景

虽然林逋的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期间,在宋代,许多文人墨客因仕途不顺或厌倦官场,选择归隐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林逋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写照,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宁静悠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林逋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宋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