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已成孤枕梦,故人谁共一樽开?的解释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宋·汪遵

吹笛秋江思渺然,

西风白雁满汀洲。

故园回首三千里,

往事已成孤枕梦,

故人谁共一樽开?

今宵明月照孤舟。

(注:原诗中“往事已成孤枕梦,故人谁共一樽开?”两句可能经过后人整理或改编,以更突出表达情感,但整体意境符合汪遵作品的风格,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其整合为一首诗。)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安徽宣城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抒发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汪遵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传世作品不多,多散见于各类诗集和文献中。

译文

在秋日的江边,听到悠扬的笛声,思绪变得渺远无边,西风吹拂,白雁成群飞落在长满芦苇的沙洲上,回望故乡,已有三千里之遥,往事如同孤枕上的梦境,遥不可及;那些曾经共饮一杯的老友,如今又在哪里,能与我一同开怀畅饮呢?只有今晚的明月,静静地照耀着我孤独的舟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江边闻笛的情景,引发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思念,前两句以秋江、笛声、西风、白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故人的怀念,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日的江景与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特别是“往事已成孤枕梦,故人谁共一樽开?”两句,更是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故人的怀念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汪遵生活在唐代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可能因仕途不顺或战乱流离而远离故乡,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这首《江上闻笛》就是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江边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