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天冠山
唐·韦庄
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
千峰万壑无拘束,云去云来满此心。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想要真正认识天冠山的壮丽面貌,不妨倾听那山间鸟儿的啼鸣和猿猴的呼啸,它们都是懂得天冠山真意的知音,千山万壑之间,没有任何的束缚与羁绊,云朵自由地飘来飘去,也恰似我心中那份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的情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冠山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首句“欲识天冠真面目”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了解天冠山的愿望;次句“鸟啼猿啸总知音”则通过自然界的声响,暗示了天冠山的真意只有真正懂得自然之美的人才能领悟;后两句“千峰万壑无拘束,云去云来满此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悠然自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天冠山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鸟啼猿啸”等自然声响,巧妙地传达了天冠山的真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千山万壑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诗人也通过“云去云来满此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而是选择了以天冠山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之美来表达自己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可能与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或许是在某个相对宁静的时刻,他得以暂时忘却世间的纷扰,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他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生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