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赏支遁
唐·李白
支公已惮廛中尘,
名价日与尘埃沦。
高名每惯习凿齿,
巨眼忽逢支道林。
林间暖酒烧红叶,
石上题诗扫绿苔。
莫学嵇康懒书札,
且须勤饮莫相催。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支遁大师已经厌倦了都市中的尘埃,
他的名声却日渐与尘埃一同沉沦。
高名之士常常习惯于与凿齿(指善辩之士)交往,
却忽然在支道林这里遇到了真正的巨眼识人。
在林间暖酒,用红叶作为燃料,
在石上题诗,扫去绿苔作为纸面。
不要学习嵇康那样懒惰于书写书信,
还是勤于饮酒,不要催促彼此。
释义
这首诗是李白对东晋高僧支遁(支道林)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支遁远离尘嚣、在林间石上饮酒题诗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支遁高洁人格的敬仰,通过对比“高名每惯习凿齿”与“巨眼忽逢支道林”,突出了支遁在识人方面的卓越才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李白对支遁的敬仰之情,首联点出支遁厌倦都市尘埃,名声却与尘埃一同沉沦的境遇,为全诗奠定了淡泊名利的基调,颔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支遁在识人方面的独特眼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颈联则通过描绘支遁在林间石上饮酒题诗的闲适生活,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情怀,尾联以嵇康为反例,劝诫人们不要懒惰于书写,而应勤于饮酒,享受人生,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高僧的敬仰有关,李白一生游历四方,接触了许多佛教寺庙和高僧,对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支遁作为东晋时期的高僧,以其卓越的佛学造诣和高洁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李白的敬仰和赞美,这首诗可能是李白在游历过程中,对支遁的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有所感悟,从而创作而成的,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