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不孝负鬼神,俯仰二纪悲如新。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悼亡诗三首·其二

朝代:魏晋

作者:潘岳

皎皎窗间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仿佛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时无停晷。

昔辞怀后会,今别便终天。

新悲与旧恨,千古闭穷泉。

陇穴何时开,秋思何时已。

瞻望弗及及,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何处归,久客思故乡。

况复悲此生,终无见母期。

嗟我不孝负鬼神,俯仰二纪悲如新。

作者简介

潘岳,即潘安,字安仁,世称潘安,魏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他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卒于惠帝永康元年(300年),享年三十二岁,潘岳自幼聪颖,文采出众,早年仕途较为顺畅,曾任河阳县令、怀县令等职,后因“八王之乱”而卷入政治斗争,最终被杀,他的作品以辞藻华丽、情感真挚著称,尤其在悼亡诗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

译文

明亮的月光照在房间的南端,清凉的秋风带来了秋天的气息,暑热也随之消退,凉风习习,我才感觉到夏天的被子已经单薄了,难道说没有厚被子吗?只是没有人和我一起度过这寒冷的季节,寒冷的季节里没有人陪伴,明亮的月光也变得朦胧起来,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看着空荡荡的床榻,长长的竹席铺满了灰尘,房间里空荡荡的,只有悲伤的风吹过,唯独没有你的灵魂,仿佛还能看到你的容颜,抚摸着衣襟长叹,不知不觉泪水沾湿了胸膛,泪水沾湿了胸膛怎能停止,悲伤的心情从心底涌起,睡觉和起床时你的身影都在眼前,你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对上我愧对东门吴(指古代守丧尽礼之人),对下我愧对蒙庄子(指庄子妻死鼓盆而歌,表现超脱生死),想要写诗来表达我的心意,但这心意难以完全表达,命运又能怎么办呢?长久的悲伤让我变得鄙陋,太阳运转着天机,四季没有停止的时刻,从前离别时还想着以后能相会,现在离别就是永别了,新的悲伤和旧的怨恨,永远地埋藏在穷泉之下,坟墓何时能打开,秋天的思念何时能停止,我望着远方却看不到你,徘徊着脚步迟疑不前,落叶堆积在坟墓旁边,枯根缠绕在坟墓的角落,你的孤魂要归向何处?我这个长久客居他乡的人也思念着故乡,更何况我还悲伤于这一生,永远没有再见母亲的机会了,唉,我因为不孝而辜负了鬼神,二十年来悲伤的心情仍然像刚发生时一样新鲜。

释义

这首诗是潘岳为悼念亡妻而作的,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空荡的房间以及自己对亡妻的深深思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孤独,嗟我不孝负鬼神,俯仰二纪悲如新”一句,表达了作者因未能尽孝而深感愧疚,同时二十年来对亡妻的悲伤仍然像刚发生时一样新鲜。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皎皎窗间月”、“凛凛凉风升”等,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又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作者还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潘岳的妻子去世后不久,当时他正处于深深的悲痛之中,潘岳与妻子感情深厚,妻子的去世对他打击极大,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思念和哀悼之情,他写下了这组悼亡诗,这组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家庭和婚姻的重视以及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