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李咸用
虎行欲与人争路,猿啸能令客断肠。
水落寒沙痕半出,草枯霜气日初荒。
荒村寂寂炊烟少,古寺萧萧暮雨长。
行到白云深处去,不知人世有炎凉。
作者简介
李咸用,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以诗文著称,李咸用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在当时颇受赞誉,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老虎行走时仿佛要与行人争夺道路,猿猴的啸声凄凉得能让旅人肝肠寸断,河水退去后,寒冷的沙滩上留下了半露的河床痕迹,草木枯黄,霜气袭人,初冬的荒凉景象日益显现,荒凉的村庄里炊烟稀少,古老的寺庙在傍晚的细雨中显得更加萧瑟,我走到白云缭绕的深处去,仿佛已经忘却了人世间的冷暖炎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途中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间冷暖的淡漠,首联以虎行猿啸开篇,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危险的氛围;颔联进一步描绘自然景色的荒凉;颈联则转向人文景观,通过荒村古寺的描绘,加深了这种荒凉感;尾联则以诗人自身的行动和心境作结,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超脱态度。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都栩栩如生,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又表达了对人间冷暖的淡漠和超脱,这种情感上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诗歌具有更加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咸用游历山水、体验生活期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山行途中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也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