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的解释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调琴

宋·刘克庄

古调虽高和者稀,今人多爱听新奇。

君看弄玉能招凤,何似萧韶九奏时。

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

高山流水知音少,一曲终时泪满衣。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古老的曲调虽然高雅但应和的人稀少,如今的人们大多喜爱听新奇的音乐,你看那弄玉能够招来凤凰,又怎能比得上九奏的《萧韶》之乐呢?音乐的律令只有符合时代才能和谐稳妥,技艺达到深处才会显得平易自然,高山流水般的知音稀少,一曲终了时泪水已经沾满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音乐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高雅古调的怀念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首联指出古调高雅但应和者少,今人多爱新奇;颔联以弄玉招凤和《萧韶》九奏为例,进一步说明古调与新奇的差异;颈联则指出音乐的律令要合时才能和谐,技艺要达到深处才能平易;尾联则表达了知音稀少的无奈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音乐为题材,通过对比古今音乐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高雅古调的怀念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诗人认为,虽然古调高雅,但应和者稀少,而今人多爱新奇,这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人们审美趣味的影响,诗人并没有完全否定今人的音乐品味,而是通过弄玉招凤和《萧韶》九奏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古调与新奇的差异,并指出音乐的律令要合时才能和谐,技艺要达到深处才能平易,这种对比和强调,不仅突出了古调的高雅和今人的新奇,也表达了诗人对高雅音乐的追求和对知音的渴望,尾联则以知音稀少的无奈和悲伤作结,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音乐品味和人生经历有关,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对高雅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南宋后期,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高雅音乐逐渐失去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新奇的音乐形式,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无奈和悲伤,于是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高雅古调的怀念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