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注:“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建最著名的《宫词》组诗中的任何一首,而是根据王建诗歌风格及唐代宫廷生活背景虚构融合而成,用以展示诗词解析的框架,王建的《宫词》系列确实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多个侧面,但具体此两句需作为示例理解。)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早年家境贫寒,后入仕为官,曾任昭应县尉、太府寺丞等职,他的诗歌以宫词著称,多描写宫廷生活,反映宫女、宦官等人的悲欢离合,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细腻,对后世宫词创作影响深远。
译文
月光爬上了柳树的枝头,人们相约在黄昏之后。
(此时此景,)还不如将这份美好封存于金壶之中,点亮画烛银灯,让这美好持续到天明。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约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前两句营造了一个浪漫温馨的夜晚氛围,后两句则转而表达了一种想要留住这份美好的愿望,通过“折向金壶贮”的想象,以及“画烛银灯看到明”的实际行动,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永恒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宫廷或贵族庭院中的月夜约会图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浪漫情怀,诗人巧妙地运用“金壶贮”与“画烛银灯”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精致,更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瞬间易逝的感慨,以及试图通过物质手段(如金壶贮藏、灯火照明)来延长这份美好的愿望,这种对时间的留恋与对抗,使得诗歌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结合王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灵感可能来源于唐代宫廷生活的某个片段或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深刻感悟,唐代宫廷生活丰富多彩,诗人作为宫廷文化的见证者,自然对其中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有着深刻的体会,通过这首诗,诗人或许是想借宫廷生活的某个侧面,表达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珍惜当下、追求永恒的普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