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寒夜有怀

唐·杜荀鹤

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

寒灯纸上梨花笑,冷月照窗似画屏。

梦绕云山心似絮,愁随江水去无痕。

何时共饮东篱下,话尽人间不了情。

(注:“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这两句并未直接出自杜荀鹤已知的完整作品中,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这两句的风格和意境,虚构了整首诗及其背景分析,杜荀鹤是唐代著名的晚唐诗人,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著称,此诗风格贴近其创作特点。)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九华山,后游历四方,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江路旁稀疏的篱笆已过了清冷时节,月光下霜冷如冰,仿佛也懂得人间的情感,寒夜里的灯光照在纸上,像是梨花在微笑,冷月映照窗户,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屏,梦中绕着云山,心绪如柳絮般飘飞不定,愁绪随着江水流逝,不留痕迹,何时才能与你一同在东篱下饮酒,倾诉这世间说不尽的情愫。

释义

此诗描绘了寒夜中的清冷景象,通过江路、疏篱、冷月、寒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夜的清冷与孤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联“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以江路、疏篱、冷月、霜冷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寒灯纸上梨花笑,冷月照窗似画屏”则以寒灯、梨花笑、冷月、画屏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寒夜的清冷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颈联“梦绕云山心似絮,愁随江水去无痕”则通过云山、心绪、江水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愁绪与无奈,尾联“何时共饮东篱下,话尽人间不了情”则以东篱下共饮为愿景,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虚构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杜荀鹤独自一人在外漂泊,面对清冷孤寂的夜景,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友人,心中充满了思念与愁绪,他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诗篇,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