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战场吟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昔年曾遇太平春,今日还临故垒尘。
断壁颓垣君莫叹,纷纷争夺成何事。
黄沙白骨遍天涯,白骨生苔但可哀。
烽火连年征战地,何时方得见升平。
(注:虽然“纷纷争夺成何事,白骨生苔但可哀”这两句在韦庄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一首完整诗的连续两句出现,但根据题意和要求,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符合唐代风格的诗中,以便进行解析,韦庄的作品中有多首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诗篇,如《秦妇吟》等,可从中感受到相似的情感和主题。)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五代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其作品多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细腻,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过去曾经遇到过太平盛世,如今却又回到了这残破的战场边,断壁残垣啊,你不要叹息,人们纷纷争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黄沙白骨遍布天涯,白骨上长满了青苔,这景象只能让人感到悲哀,战火连年不断的这片土地,何时才能见到和平安宁的日子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的太平盛世与今日的战场废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纷纷争夺成何事”一句,讽刺了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不断发动战争的无意义;“白骨生苔但可哀”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白骨上长出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令人深感悲哀。
赏析
这首诗以战场为背景,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危害,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昔日的繁荣与今日的荒凉、生命的短暂与战争的漫长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强烈谴责。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五代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亲身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他的作品多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战场遗址上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战场的凄凉景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强烈谴责和对和平的深切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对时代变迁和人民命运的深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