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因积毁成高卧,更借阳狂护散才。的解释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杜荀鹤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已因积毁成高卧,更借阳狂护散才。

壮志未酬心不死,枯桐难遇伯牙弹。

湘水吟边猿夜啸,寒灯照影泪潸然。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约生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卒于唐昭宗天祐初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一生以诗为业,曾数次应举不第,后得朱温赏识,入梁为官,但终不得志,晚年隐居九华山,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唐风集》传世。

作者简介

杜荀鹤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底层生活,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杜荀鹤的诗风清丽脱俗,语言平易近人,深受后世诗人推崇。

译文

为了吟咏出一个恰当的字眼,不惜耗费心力,甚至捻断了数根胡须。

已经因为众人的诋毁而不得不隐居避世,现在又借装疯卖傻来保护自己的散淡之才。

壮志未酬,心中依然燃烧着不灭的火焰;如同枯桐难遇知音伯牙一般,我的才华也难以得到世人的赏识。

在湘水之畔吟咏时,夜猿的啸声传来,寒灯映照下,我独自流泪,心中满是凄凉。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遭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首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次句“已因积毁成高卧,更借阳狂护散才”则揭示了诗人因遭受诋毁而不得不隐居避世的现实,以及他通过装疯卖傻来保护自己的散淡之才的无奈之举;后两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才华难遇知音的悲愤之情。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诗人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夸张手法,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又以“已因积毁成高卧,更借阳狂护散才”的无奈之举,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后两句则以湘水、夜猿、寒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杜荀鹤晚年隐居九华山期间,诗人已历经多次科举不第的打击,又因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而屡遭排挤和诋毁,在这种背景下,诗人深感壮志难酬、才华难展,于是借湘水之吟抒发内心的悲愤和无奈,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