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冬冬社鼓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赵鼎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南宋政治家、词人,他生于北宋末年,历经靖康之变,后在南宋高宗朝任宰相,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贬至岭南,最终死于贬所,赵鼎为人刚正不阿,文学造诣亦深,其词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译文
身在异乡,哪里知道时光已经悄然流逝,忽然发现春天已经来到了小桃树的枝头,这天涯海角般凄凉的地方,却让我记起了当年国家全盛时的繁华景象,花儿在风中摇曳生姿,月光如水般流淌,仿佛置身于水晶宫殿之中,五彩祥云缭绕,要说那太平盛世的景象啊,我能够讲述的,都蕴含在那咚咚作响的社鼓声中。
释义
这首词通过对比今昔,表达了词人对往昔太平盛世的怀念和对当前国家命运的忧虑,上片写词人客居他乡,不知岁月流逝,忽见春景而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的繁华,下片则通过描绘想象中的美景和现实中的社鼓声,寄托了词人对太平气象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词以“客路”开篇,点明词人异乡漂泊的身份,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接着通过“忽惊春到小桃枝”一句,将词人的思绪从现实拉回到往昔,引出对太平盛世的回忆,下片“花弄影,月流辉”等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想象中的美景,与上片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词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冬冬社鼓中”一句,以社鼓声作为太平气象的象征,既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也寄托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高宗建康(今南京)上元节期间,当时,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赵鼎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在上元节这个本应欢庆的节日里,他却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的太平盛世,不禁感慨万千,他写下了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太平气象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