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露颇疑名太过,橐泉犹恨韵差低。出自哪首诗?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新泉

唐·李绅

瑞露颇疑名太过,橐泉犹恨韵差低。

仙源岂合如樊井,流出人间不自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绅,唐代诗人、宰相,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他早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等职,封赵国公,李绅的诗早期以乐府诗著称,语言精炼传神,在元和中、晚期,他的创作转向新乐府,创作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之一,他的诗风朴实无华,语言平易近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译文

这新涌出的泉水啊,即便是被命名为“瑞露”也似乎太过赞誉了,而比起“橐泉”来,它的音韵又似乎稍显不足,这泉水来自仙境般的源头,哪里应该像凡间的井水那样平凡呢?它悄然流出人间,却似乎并不自知自己的珍贵与不凡。

释义

“瑞露”和“橐泉”都是古代对泉水的美称,诗人以此二名来与新泉相比,既表达了对新泉的赞美,又透露出一种谦逊和遗憾的情感,他认为新泉之美,即便是“瑞露”也难以完全概括,而比起“橐泉”来,它的音韵又稍显不足,但这并不妨碍它来自仙境般的源头,以及它流出人间的那份自然与纯净。

赏析

这首诗以新泉为题,通过对新泉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以“瑞露”和“橐泉”为参照,既突出了新泉的珍贵与不凡,又巧妙地表达了对新泉音韵上的遗憾,使得整首诗在赞美中不失谦逊,在遗憾中更显珍贵,诗人通过“仙源岂合如樊井,流出人间不自知”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新泉的仙境之源和它的自然纯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有关,李绅作为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他既有着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又有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新泉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思考,或许是在某个清晨或傍晚,诗人偶然间发现了这处新泉,被它的美丽和纯净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诗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