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如夷甫玉麈尾,价敌茂陵金褭蹄。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色如夷甫玉麈尾,价敌茂陵金褭蹄”,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咏马》,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咏马

唐·韦庄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说长安俊游侣,少年争识五陵豪。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麒麟。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凤凰楼。

色如夷甫玉麈尾,价敌茂陵金褭蹄。

惆怅东郊芳草路,年年送客岂堪悲。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全诗译文较长,仅翻译关键词所在两句)

它的毛色如同王夷甫手中的玉麈尾一样洁白无瑕,它的价值堪比茂陵出土的金褭蹄一样珍贵。

释义

色如夷甫玉麈尾:形容马的毛色洁白如玉,如同东晋名士王夷甫(王衍)所持的玉麈尾(古代文人雅士清谈时执以指划的一种用具,形似拂尘)。

价敌茂陵金褭蹄:指这匹马的价值与茂陵(汉武帝陵墓)出土的金褭蹄(古代一种名贵的马具或装饰品)相当。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马的毛色之美和价值之高,诗人用“夷甫玉麈尾”来比喻马的毛色,既突出了其洁白无瑕的特点,又赋予了它一种高雅的文化气息;而用“茂陵金褭蹄”来比喻马的价值,则进一步强调了它的珍贵和稀有,这种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使得诗句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匹马的非凡之处。

创作背景

韦庄的《咏马》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隐居期间,对马这种动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从而创作出来的,在古代,马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战士的伙伴、文人墨客的坐骑,具有极高的文化象征意义,韦庄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马的外在美,更寄托了他对马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全诗中有“色如夷甫玉麈尾,价敌茂陵金褭蹄”这两句,但整首诗的主题并不仅限于赞美马,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和情感,在赏析这首诗时,需要将其放在全诗的背景下进行理解和解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