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月·咏月
清·龚自珍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碧,镜奁徐展。
渺渺予怀,一叶扁舟,举目乱峰清浅。
向之何许?心随明月到潇湘,
静院数杯倾白堕,幽窗一枕梦清湘。
作者及朝代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之一,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作者简介
龚自珍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早年科举不顺,后虽得中进士,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辞官又复出,他的思想敏锐,对封建社会的弊端有深刻的认识,主张改革,但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其改革主张未能得到实施,他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以诗最为突出,其诗作想象丰富,语言瑰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天风将我吹送到这湖光山色之中,湖面如镜,缓缓展开,我心中思绪渺渺,乘一叶扁舟,举目望去,群山清浅,我的心随着明月飞到了潇湘之地,在那静谧的庭院中,我举杯畅饮美酒,在幽暗的窗前,我枕着一梦,梦中是那清澈的湘江。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被天风吹送到湖光山色中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潇湘之地的向往和思念,词中“静院数杯倾白堕”和“幽窗一枕梦清湘”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在静谧的庭院中饮酒,以及在幽暗的窗前梦中回到潇湘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潇湘的深情厚谊。
赏析
这首词以月为主题,通过描绘词人被天风吹送到湖光山色中的情景,巧妙地融入了词人对潇湘之地的思念和向往,词中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特别是“静院数杯倾白堕,幽窗一枕梦清湘”两句,更是将词人饮酒和梦回潇湘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龚自珍仕途不顺,多次辞官又复出的时期,他深感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对封建社会的弊端有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词,通过描绘自己对潇湘之地的思念和向往,表达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词中也流露出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龚自珍的这首《湘月·咏月》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潇湘之地的深情厚谊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这首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