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户终年懒出游,北山山色可消愁。的解释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王安石

闭户终年懒出游,北山山色可消愁。

书床琴匣时相傍,风簟松窗处处秋。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整年关着门懒得外出游赏,只因为北山的山色足以消除心中的忧愁,书案琴匣常常相伴左右,松窗竹簟处处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凉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安石在山居生活中的闲适与自在,他终年闭门不出,并非因为无游赏之心,而是北山的山色已经足够让他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心灵的宁静,书与琴成为他日常的伴侣,而松窗竹簟则让他在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秋天的凉爽与舒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满足,首句“闭户终年懒出游”直接点出诗人的生活方式,但并非真的懒惰,而是对北山山色的深深眷恋,次句“北山山色可消愁”则进一步解释了这种眷恋的原因,北山的山色具有消除忧愁的魔力,后两句则通过书、琴、风簟、松窗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具体场景,充满了闲适与自在,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高洁情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时期,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心灰意冷,选择退隐山林,过上了闲适的山居生活,在这段时期,他写下了许多描绘山居生活的诗篇,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山居》就是其中的一首,通过描绘北山的山色和自己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