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未除豪气每自笑,欲吐狂言无与同。
一事无成心未老,几分惭愧对苍穹。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黄景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
译文
我时常因自己未能消除的豪迈气概而自我嘲笑,想要倾诉心中的狂放之言却找不到共鸣的人,虽然一事无成但我的心志并未老去,面对苍穹时心中充满了几分惭愧。
释义
“未除豪气每自笑”表达了诗人内心虽有豪情壮志,但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困境,不禁自我嘲笑,透露出一种自嘲与无奈的情绪。“欲吐狂言无与同”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他想要倾诉内心的狂放与不满,却找不到可以理解和共鸣的人。“一事无成心未老”表达了诗人虽然尚未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热情和追求。“几分惭愧对苍穹”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的反思和自责,面对浩瀚的苍穹,他感到自己未能有所作为,心中充满了惭愧。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人生感慨的佳作,诗中通过“未除豪气”与“欲吐狂言”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保持着豪迈的气概和追求理想的热情;他又因现实的困境和无法找到共鸣的人而感到孤独和无奈,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充满了深沉的韵味和感染力。“一事无成心未老”与“几分惭愧对苍穹”的表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自责,使得诗歌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创作背景
黄景仁生活在清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黄景仁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他四处奔波,寻求机会,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黄景仁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感慨,诗中通过“未除豪气”与“欲吐狂言”等表述,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自责,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黄景仁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