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更比岘山无湛辈,论交惟是一枝筇。
白云深处人稀到,独倚危栏看断鸿。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与禅意生活,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他的作品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比起岘山(古代著名风景区)来,这里没有像湛辈(指古代文人墨客)那样的高雅之士,我谈论交情时,只提及手中的这一枝竹杖(筇杖,古代文人常用来作为行走时的伴侣),在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人迹罕至,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静静地观看那远飞的大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深山中的孤独行走与观景,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淡泊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句“更比岘山无湛辈”以岘山为比,说明此地虽美却无文人雅士相伴;次句“论交惟是一枝筇”则点出诗人以竹杖为友,表达其超脱世俗的交友观,后两句“白云深处人稀到,独倚危栏看断鸿”进一步渲染了深山的幽静与诗人的孤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山独行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人通过对比岘山与当前之地的不同,以及以竹杖为友的独特交友观,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后两句的描写更是将深山的幽静与诗人的孤独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美,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绍嵩的修行生活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常常在深山老林中修行悟道,与自然为伴,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在深山中的独行与观景,表达了自己对修行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释绍嵩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或超脱态度,他通过以竹杖为友、独倚危栏看断鸿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