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知足吟
宋·邵雍
得福常廉祸自轻,坦然无媿亦无惊。
但将心事同沙鸟,任逐风波到海瀛。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哲学家、易学家、史学家、诗人,生于河南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并创立了“先天学”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邵雍一生不仕,以教书育人为业,晚年定居洛阳,与司马光、富弼等人交游甚密,生活简朴而充实,著作颇丰,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传世。
作者简介
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他的哲学思想融合了儒、道、释三家,强调“心为太极”,认为宇宙万物皆由心生,主张“以物观物”,通过对外界事物的客观观察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邵雍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追求。
译文
得到福分常怀廉洁之心,灾祸自然会减轻;心怀坦荡无愧疚,面对世事无惊无惧,只需将心事寄托给沙洲上的鸟儿,任凭它们随风逐浪,飞向那遥远的海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福祸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只要保持廉洁之心,灾祸就会减少;只要心怀坦荡,无愧于天地,就能面对世事无惊无惧,诗人将自己的心事比作沙洲上的鸟儿,任凭它们随风逐浪,飞向远方,寓意着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福祸的深刻理解和淡然态度,首句“得福常廉祸自轻”,强调了廉洁对于减轻灾祸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的道德观念;次句“坦然无媿亦无惊”,则展现了诗人面对世事的从容与淡定,后两句以沙鸟为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邵雍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深刻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邵雍晚年时期,此时他已定居洛阳,与司马光、富弼等名士交游,生活简朴而充实,邵雍一生不仕,以教书育人为业,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理解,这首诗正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和提炼,表达了他对人生福祸的淡然态度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邵雍作为一位哲学家和诗人的深刻思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