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灵隐天竺
宋·释绍嵩
灵隐前,天竺後,
鬼削神剜作岩岫。
古木苍苍烟霭深,
钟声隐隐出云幽。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游历广泛,善于以诗记录旅途所见所感,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与寺庙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释绍嵩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是研究宋代佛教文化与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译文
在灵隐寺的前面,天竺山的后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了奇峰异石。
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烟雾缭绕,
隐约中,钟声从云端深处传来,悠扬不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灵隐寺与天竺山一带的壮丽景色,首句点明地理位置,次句以“鬼削神剜”形容山峰的奇特与险峻,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后两句则通过“古木苍苍”、“烟霭深”和“钟声隐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之中。
赏析
释绍嵩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灵隐天竺一带的自然美景与宗教氛围,诗中“鬼削神剜”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的奇特与险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古木苍苍”、“烟霭深”和“钟声隐隐”等意象,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而又充满禅意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宗教的庄严与神圣,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释绍嵩在游历灵隐寺与天竺山时,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宗教氛围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灵隐寺作为杭州著名的佛教圣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天竺山则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释绍嵩在游历过程中,被这里的景色所打动,于是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也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