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丁巳春来晚,人日初过近上元。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人日即事

宋·魏了翁

庆元丁巳春来晚,人日初过近上元。

柳色花光正明媚,天风吹雨入阑干。

作者及朝代

作者:魏了翁(1178年-1237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他学识渊博,著作丰富,在理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是南宋时期“鹤山学派”的创立者,魏了翁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事业,曾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等职,对南宋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庆元丁巳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刚刚过去,就快要到上元节(元宵节)了,柳枝吐露新绿,花朵绽放光彩,正是明媚动人的时节,然而天公不作美,一阵风吹来了细雨,打湿了栏杆。

释义

庆元丁巳:庆元是南宋宁宗赵扩的年号,丁巳是这一年的干支纪年。

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

上元:即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柳色花光:形容春天柳树发芽、花朵绽放的美丽景象。

天风吹雨:指自然界的风雨变化,此处暗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庆元丁巳年春天的一个场景,既表现了春天的明媚动人,又隐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前两句点明时间,通过“春来晚”和“人日初过近上元”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姗姗来迟,后两句则通过“柳色花光”和“天风吹雨”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自然的无常,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时局的忧虑和感慨。

创作背景

魏了翁生活在南宋中后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庆元年间,韩侂胄专权,朝政混乱,魏了翁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时局深感忧虑,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自然的无常,寄托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也体现了魏了翁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