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阔素书无雁寄,夜阑清梦有灯知。全诗是什么?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远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天阔素书无雁寄,夜阑清梦有灯知。

愁多自悔轻离别,梦好偏惊不暂随。

瘦马行吟霜满地,孤舟坐对月当扉。

空庭寂寞花无语,冷露沾衣独倚时。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诸生,曾游安徽学政朱筠幕,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武英殿校录,后出为县丞,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赴京赶考,名落孙山,从此浪迹四方,两年后病逝于山西运城,所作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天空辽阔,洁白的信纸没有大雁来传递书信,夜深人静时,只有清冷的梦境和孤灯相伴相知,愁绪太多,自己后悔轻易地离别,梦境虽好,却总是被惊醒,不能长久相随,骑着瘦马在满地霜白的路上吟咏,独自坐在孤舟上对着月亮,月光照亮了船窗,空旷的庭院里寂寞无声,花儿也默默无语,我独自倚靠在那里,冰冷的露水沾湿了衣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寂寞的心境,首联通过“天阔素书无雁寄”和“夜阑清梦有灯知”两句,描绘了诗人无法传递书信的无奈和夜晚孤独清梦的凄凉,颔联“愁多自悔轻离别”和“梦好偏惊不暂随”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悔恨和对美好梦境被惊醒的无奈,颈联和尾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骑着瘦马在霜白的路上吟咏,独自坐在孤舟上对着月亮,以及空庭寂寞、冷露沾衣的凄凉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首联以“天阔”和“夜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则通过“愁多”和“梦好”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异乡漂泊、思念亲人时所作,黄景仁一生坎坷,多次科举不第,生活贫困潦倒,但他才华横溢,诗作颇丰,这首诗正是他在异乡漂泊、孤独寂寞时,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景仁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无奈,也更能理解他诗歌中那种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