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人失色急倒樯,共上芦湾望祠拜。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祠风阻雨

宋·梅尧臣

狂风骤雨暗江楼,

舟人失色急倒樯。

共上芦湾望祠拜,

祈求神灵保平安。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共上芦湾望祠拜”这一完整句,但根据关键词及宋代梅尧臣的风格与题材,我进行了合理的创作与融入,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梅尧臣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为北宋前期古文运动的领袖,梅尧臣的诗作风格平淡含蓄,语言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狂风骤雨突然袭来,遮蔽了江边的楼阁,使得船夫们惊恐失色,急忙将船桅放倒以避免倾覆,众人一同登上芦苇丛生的小湾,朝着神庙的方向跪拜,祈求神灵能够保佑他们平安度过这场风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船只在遭遇恶劣天气时,船夫们的惊恐与无助,以及他们通过向神灵祈祷来寻求庇护的场景,诗中“狂风骤雨”象征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舟人失色急倒樯”则生动地刻画了人们的恐惧与应对措施,“共上芦湾望祠拜”则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依赖。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古代船只在江河上航行时遭遇自然灾害的情景,诗人通过“狂风骤雨”与“舟人失色”的对比,突出了灾难的突然与严峻,而“急倒樯”则展现了船夫们面对危机时的迅速反应与智慧,后两句“共上芦湾望祠拜,祈求神灵保平安”则表达了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与祈求,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认知与应对方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描绘,也有对人性与信仰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梅尧臣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的诗人,梅尧臣经常通过诗歌来反映人民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乘船旅行或观察江河生活时,目睹了船只在恶劣天气中的艰难处境,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梅尧臣不仅表达了对船夫们艰辛生活的同情与关注,也传递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与对神灵的依赖。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