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嵇阮虽名胜,要是渊明最可人。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竹林逸趣

朝代:宋

作者:释绍嵩

清风拂面过溪桥,

竹林嵇阮虽名胜。

淡泊心交忘世态,

要是渊明最可人。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禅意生活,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淡泊,以及对古代文人隐士的仰慕之情,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清风轻轻吹过溪上的小桥,

竹林中的嵇康与阮籍虽为一代名胜。

但在这淡泊的心境中交往,忘却了尘世的纷扰,

说到底,还是陶渊明的那份超脱最为令人倾心。

释义

此诗通过对比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与阮籍(代表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以及东晋隐士陶渊明,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清风拂面过溪桥”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淡泊悠远的基调。“竹林嵇阮虽名胜”一句,既是对嵇康、阮籍才华与名声的认可,也隐含了对他们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完全超脱世俗的遗憾。“淡泊心交忘世态”则直接表达了作者追求的心灵境界——在淡泊中交友,忘却世俗的功名利禄。“要是渊明最可人”则明确点出,在作者心中,陶渊明的归隐生活最为理想,最为令人向往。

赏析

此诗以自然景色开篇,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淡泊的意境之中,随后,通过对比嵇康、阮籍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淡泊心交忘世态”一句,不仅是对古代隐士生活态度的概括,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反映了作者对于真诚友谊与超脱人生的追求,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有对古代名士的敬仰,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释绍嵩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对世俗的纷扰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他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对于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追求显得尤为珍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