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闲凭曲几还终日,不出衡门动过旬。
风泠花谢僧还病,月落山空鸟自吟。
与问东林老僧侣,何年携手入西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门前小巷寂静萧条,长满了绿色的苔藓,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我悠闲地靠着弯曲的几案度过一整天,不出家门已经超过了十天,风吹花落,僧人病倒,月亮落下,山中寂静,鸟儿独自吟唱,请问东林寺的老僧侣,我们何时才能携手一同进入西林寺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对友人的思念,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颔联“闲凭曲几还终日,不出衡门动过旬”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悠闲但略显孤寂的生活状态,颈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闲居的宁静与寂寞,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共同游历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悠闲但又不失孤寂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门巷萧条、故人衰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风吹花落、月落山空等,进一步烘托出闲居的宁静与寂寞,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闲居时期所作,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晚年生活较为闲适但又不失孤寂,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对闲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白居易诗歌关注现实、反映生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