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梦中逢真人
唐·李中
梦里相逢无竖子,面间时出有真人。
清风明月长相伴,绿水青山共为邻。
世事浮云多变幻,人情薄纸易成尘。
唯君与我情长在,不问人间几度春。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凿记载李中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虽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梦中相遇时,没有那些平庸之辈(竖子),而在现实生活中,时常能遇见真正的君子(真人),清风明月常常与我相伴,绿水青山成为我的邻居,世间的世事如同浮云一般多变幻莫测,人情则像薄纸一样容易破碎成尘,只有你和我的情谊长久存在,不问人世间已经过了多少个春天。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真正君子的向往和珍视,在梦中,诗人能够摆脱现实的束缚,与理想中的人物相遇;而在现实中,他也能够遇到那些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真人,诗人用清风明月、绿水青山来象征自己高洁的情操和超脱的情怀,同时也对世事的变幻莫测和人情的淡薄表示了深深的感慨,诗人强调了与真正知己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情谊超越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比突出了真正君子的可贵,诗人在描绘梦境时,用“无竖子”来反衬“有真人”,既表达了对平庸之辈的鄙视,也表达了对真正君子的赞美,在描绘现实时,诗人用清风明月、绿水青山等自然景物来烘托自己的高洁情操和超脱情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诗人对世事的变幻莫测和人情的淡薄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这种批判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唐代晚期社会的一些现象,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情世态也变得更加淡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真正君子的向往和珍视,同时也对世事的变幻莫测和人情的淡薄表示了深深的感慨,这种感慨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