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是安眠无一事,苦怜莺语恶枭声。出自哪首诗?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夜愁思

唐·韦庄

月照静庭人未眠,风吹花落夜阑珊。

幸是安眠无一事,苦怜莺语恶枭声。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月光照耀着寂静的庭院,我却难以入眠,夜风轻轻吹过,花瓣随风飘落,夜色已深,幸运的是,我虽未眠,但心中并无烦忧之事;我却又苦恼地听着那黄莺的啼叫,它清脆悦耳的声音与夜晚偶尔传来的恶枭之声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心生感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春夜中的愁思,前两句通过“月照静庭”和“风吹花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夜晚氛围,同时点出诗人未眠的状态,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安眠无一事”的幸运与“苦怜莺语恶枭声”的苦恼,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既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黄莺的啼叫象征着美好而和谐的事物,而恶枭之声则象征着丑陋和邪恶,诗人通过这两种声音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无奈与苦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内心充满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一个春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敏感而深刻的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