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

作者及朝代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作者简介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但屡试不第,后得苏轼引荐,方得中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雷州等地,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并称“秦黄”,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3卷传世。

译文

带着轻微的寒意,我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看那成双成对的燕子,呢喃细语中似乎也在催促游人归去,而那绵绵不断的细雨,却没有游子的愁思那么长。

释义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赏析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不着痕迹,但“漠漠”二字,正见出一如轻寒的“漠漠”之感。“轻寒”正是“漠漠”之因,由于“漠漠”才产生了“轻寒”之感,仅此三字,就把一种空漠无人的境界写得淋漓尽致。

“淡烟流水画屏幽”进一步写词人从上楼的感觉中产生的印象,向四周一看,淡淡的烟霭,潺潺的流水,幽渺的画屏,构成一幅凄迷淡远的画面。“淡烟流水”是“画屏”上的景色,与“漠漠轻寒”的小楼外景相映成趣,愈益显得画屏的幽深。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见丝雨之迷蒙,又自感愁绪之无边。

“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末两句化用古意,写因见语燕而叹春光易逝,因见游丝而叹愁绪难消,语意双关,委婉动人。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作者贬居郴州之时,秦观在贬谪岁月里,常常通过咏物来抒发悲愤、抒写凄凉身世,这首词就是作者身处逆境,而又不甘消沉,借眼前景物抒发愁绪、怀人之思的作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