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人游岭南
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亦愁。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旧人唯有待君来,灯火今宵共此怀。
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蛮云我欲愁。
作者及朝代
戴叔伦(732年-789年),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名幼公,字叔伦”),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著有《戴叔伦集》等。
作者简介
戴叔伦是唐代中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译文
老朋友啊,只有你在等待着我的到来,在这灯火通明的夜晚,我们共同怀念着彼此的情怀,使君啊,你无需再殷勤地挽留我,因为那瘴气弥漫的雨水、蛮荒之地的云雾已经让我感到忧愁。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即将前往的岭南地区的忧虑和不安,诗人通过“使君不用勤留客”一句,婉言谢绝了友人的挽留,而“瘴雨蛮云我欲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岭南恶劣自然环境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诗人对岭南地区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诗中的“瘴雨蛮云”不仅是对岭南自然环境的客观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环境的恐惧和不安,诗人通过“使君不用勤留客”一句,也展现了自己坚定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戴叔伦送别友人前往岭南之时,岭南地区在古代被视为偏远、荒凉之地,自然环境恶劣,瘴气弥漫,因此诗人对友人的此行充满了忧虑和不安,诗人也可能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追求,展现了其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